隨著網絡的發達,安裝監控攝像頭早已不是什么“高精尖”的事,在自家安裝監控的更是不少見。近期的熱播電視劇 《歡樂頌》里,主人公“安迪”搬進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裝上了監控攝像頭,這一劇情再次引發公眾關于個人安裝監控的爭議:在自家門外裝攝像頭保障安全,但你的鄰居卻可能并不愿意如此曝光于鏡頭之下。天府早報記者調查了解到,如今市面上銷售的家用監控攝像頭非常多,功能齊全,買家只需要按照產品說明,自己就可以在家里輕松安裝,花費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。不過律師提醒:對于在公共區域拍攝到的視頻內容一定要小心使用,“如果在未經被拍攝者同意的情況下,隨意將拍攝內容外傳,很有可能構成侵權,引發民事糾紛。”
她說:鄰居家門口裝監控,總是感覺怪怪的
根據購買了監控設備的買家反饋,個人在家安裝監控大多出于防盜、照看老人小孩、觀察寵物等幾種目的,室外安裝的位置多在大門外、院子里、停車位上方等等。對于在家門外安裝監控攝像頭的態度,部分市民認為確有需要;但絕大多數市民也表示,如果發現鄰居在附近裝了監控,會“感覺不舒服”。
從去年底開始,張女士發現對門鄰居在門口裝上了監控攝像頭,鏡頭正對著自家門口。這讓她每天進出都感覺很不舒服。“我知道他裝監控是為了防盜,但每天出門一抬頭就看到那個黑洞洞的鏡頭正對著自己,心里總覺得怪怪的。”
張女士認為,在家門口裝監控還是應該提前跟鄰居商量一下,“畢竟會涉及到周圍的人。”雙方還可以在監控范圍、鏡頭角度等方面進行協商,“比如把攝像頭調整一下角度,不要直勾勾地對著別人家門,可能給人感覺會舒服很多。”
他說:鄰里糾紛車子被劃,想借監控取證
對于家住成都東二環的王先生來說,裝個室外監控的想法由來已久。2013年搬入小區不久,王先生與樓上鄰居因為搭建陽臺的問題發生了不快。“他想在樓上自己搭個陽臺出來,找我協商,但因為考慮到安全等因素,沒有協商成功。”這件事之后不久,王先生停在小區的車就被劃花了。“整個車身,被人拿東西劃了一大圈。”
王先生開始并沒多想。后來車子又兩次被劃,其中一次,在車子被劃前還曾有人兩次上門按門鈴騷擾。王先生說自己有兩輛車,一直被劃的都是停在鄰居附近的那輛,“另外那輛鄰居沒見我開過,也沒有被劃過。”前后算下來,王先生的車一共被劃傷過3次,每次修復費用在千元以上。為此,他報過警,也找鄰居爭論過,“但沒有證據,最后都只有不了了之。”
無奈之下,王先生想到了裝監控,“我想在家門口和車位旁各裝一個,但是因為拉線等原因,一直沒有實現。”如今經過跟物管協商,王先生借用了小區停車場的一個公共攝像頭,24小時對準自己的車,才不再有類似事情發生。不過他仍希望條件合適了能自己裝個監控,“畢竟不可能一直占用公共攝像頭,也容易給別人帶來不便。”
記者調查
攝像頭種類繁多,安裝一套不過千元
天府早報記者在網購平臺搜索“監控攝像頭”,能夠看到數十種相關品牌,商家們重點宣傳的功能包括百萬像素高清畫質、夜視功能、手機遠程監控、移動偵測報警等等。網頁里附有安裝說明,買家根據說明,自己動手就能安裝好一套監控設備,花費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。
記者聯系了其中一名賣家,其店內的一款監控套裝月銷量近2000套,包含攝像頭、錄像機及相關配件。賣家表示,來購買監控套裝的既有大型商場、個體門店,也有家庭自用的,“反饋都很好。”經過咨詢,如果想在家里安裝一套監控設備,客廳、門口各一個攝像頭,價格在900元左右。“回去接上電腦顯示器或者液晶電視就可以觀看了,平時不接顯示器也可以正常錄像。”
律師提醒
拍攝內容外傳,可能構成侵權
四川和駿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李剛表示,家門外的走廊、小區停車場等屬于公共區域,對于個人在這些地方安裝監控攝像頭的行為,目前法律尚沒有明確規定。不過他認為,在公共區域安裝攝像頭,已經超出了自己的私人生活范圍,有可能導致其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拍攝進去,甚至可能拍到一些別人的私密行為,“肯定是不妥當的。”
李剛律師建議,安裝監控攝像頭應盡量限制在自己的生活空間內,如果出于防盜、取證等原因一定要安裝在外面,則對拍攝內容一定要小心使用。他表示,對于王先生這樣需要證明個人財產受損的情況,拍攝到的視頻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。但對于拍攝到的所有涉及他人的內容,都要注意保密。“如果在未經被拍攝者同意的情況下,隨意將拍攝內容外傳,很有可能構成侵權,引發民事糾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