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“北京西站騙局眾生相”的網文刷爆網絡,一場車站被騙的經歷,引來成千上萬人的關注,很多人產生共鳴:早該曝光了。然而,在火車站廣場上,乘客與時間競賽,未必等得了辦案的合理程序;廣場上的執法人員,夜以繼日巡邏,卻永遠打擊不完隱匿在人群中的騙子。
24日,探訪北京西站,發現情況果然嚴重。南廣場售票處一名安檢員稱,“買票”騙局存在多年,團伙百人以上,管理難度很大。據權威消息,鐵路警方已介入調查。北京西站回應,針對反映的北京西站附近存在不法人員詐騙旅客錢財問題,近期車站部門與公安部門已聯合開始對站區秩序進行專項整治。
北京西站,在北廣場的售票大廳內有工作人員不停巡視取票處。
雖然,爆料文章里都是當事人單方面的描述,具體的詳情,還有待的進一步、全方位的調查核實。但該爆料文描述詳細,人證物證都有。且新京報記者聯系并采訪了爆款文章當事人“燕俊”及幫旅客“抓騙子”的特勤,基本事實應是存在的。
對此,有關部門,不能置之不理,輕輕放過。而且,爆料所描述騙局眾生相,可以和很多人的親身體驗互相印證。北京西站是很多人進出北京的第一站,也是展示首都形象的窗口和臉面。但對有些旅客來說,這個第一體驗并不都是美好的,摻雜各種慌亂、擔憂和無助。
和擁擠的人流、喧鬧的環境相比,車站魚龍混雜的商家、漫天要價的黑車、花樣翻新的騙局,更讓人覺得步步驚心、望而生畏。這種感覺很不友好,也影響了首都形象。
火車站是重要公共場所,人流密集、來源復雜,因而也配備了超強的管理力量。毫不夸張地說,北京西站是整個北京執法力量配備和服務力量最密集的地區之一。但為什么作為城市“臉面”的火車站,依然有騙子橫行,給人留下“深刻”印象呢?這固然跟車站是公共場所,管理難度大有關,但很多時候,也跟管理制度落實和執法者是否盡責有很大關系。
根據這篇爆料文章描述,現場有這么多執法人員,受騙者卻多次求助無果,最后只能靠自力救濟。這難免讓人懷疑管理者的執法力度和公正性。現在,一起小事件,連帶著它背后的長久現象,既然引起了輿論共鳴和強烈關注,就有必要趁熱打鐵,一查到底。
以往,在媒體曝光車站的交通混亂、違法載客、治安亂象之后,往往會伴隨一次集中整治,秩序馬上會好很多。但好景不長,很快就會舊態復萌。這說明,對這些現象,執法管理部門并不是沒法兒治,怕的是執法不力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正在刷屏的爆料文章,已經引發很多人的共鳴和吐槽,不能僅當作個人奇葩經歷或網友發牢騷,輕輕就放過了。竊以為,整改之余,還應有相應的反省、追責。
小事件反映大問題。制度管理上的問題不解決,類似的小事件頻發,也就是必然。或許,像北京西站這樣人流龐大復雜的場合,做到絕對安全在客觀上不可能,但只要用心管理,用制度管理,至少可以消滅“現象”。總之,既然“西站騙局”火了,就應該讓它的燃燒有價值,別輕易浪費了民眾的關注力